交银金科第三党支部扎实组织 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时间:2023-11-28
——红色场馆“行雷锋”志愿服务纪实
交银金科第三党支部常态化组织公司员工开展在沪红色场馆志愿服务活动,持续激发红色“正能量”,赓续红色血脉,在公司掀起人人学雷锋、人人争做雷锋的热潮。
星火初燃,忠于信仰
上海市黄浦区南昌路100弄老渔阳里2号是《新青年》杂志办刊地、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中共中央局第一个机关办公地,承载着跨越百年的红色记忆。100多年前,这里汇聚了一批先进知识分子,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革命的火种在这里悠悠燃起,成为当时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中心。陈独秀等革命志士在此办公,中共上海发起组在此成立,进步青年在此探索救国方向。
党员王磊在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志愿服务
党员王磊说,在新青年编辑部旧址的志愿服务之旅,让我深刻体会到历史的厚重。渔阳里的一砖一瓦,不仅低声描绘了近代史上那本轰轰烈烈的杂志,也轻轻诉说着今天上海“修旧如旧”保护“红色家底”的孜孜以求、使命担当。历史不可忘,吾辈当自强!我也将更加努力地学好红色历史,传承红色精神。
积极分子朱蓉在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志愿服务
积极分子朱蓉说,百年前红色火种从这里点燃。感恩有幸来到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志愿服务,重温这片热土上的建党之路、奋斗岁月、信仰力量。这既是一次宝贵的志愿服务经历,更让我体悟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激励自己时刻践行“牢记嘱托、砥砺奋进”的时代担当。
征途如虹,信念如磐
位于上海市黄浦区复兴中路239弄的中共上海区委党校旧址曾作为中共上海区委党校办学点,是党的早期理论教育基地,被誉为“革命熔炉”。1926年11月,周恩来、罗亦农、王若飞、彭述之、瞿秋白、赵世炎、郑超鳞等同志来校授课,讲授中国现代革命史、中国革命问题、政治经济学和世界革命史。
党员李思漫、民盟盟员杨波在中共上海区委党校旧址志愿服务
第三党支部纪检委员李思漫说,中共上海区委党校旧址的志愿服务经历让我对中国共产党早期党校有了全面的认识。虽诞生于大革命时期严峻复杂的政治环境,但它在党内理论教育和干部培养方面发挥了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我们的党从诞生之初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型政党,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我们要更加重视学习、善于学习。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党员,我们更要深化红色基因的传承,深刻认识时代发展趋势、清醒把握自身使命,责任上肩、使命必达。
民盟盟员杨波说,与共产党员一同来到中共上海区委党校旧址志愿服务,既是一次新时代践行雷锋精神的宝贵经历,更让我了解了一代代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铮铮誓言。回望民盟82年的历史,民盟在与中国共产党共克时艰、共历风雨、共襄伟业的进程中,始终和衷共济、休戚与共,坚决拥护并紧密追随。这次难忘的经历让我更加坚定了“矢志不渝跟党走、携手奋进新时代”的信念,引领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投身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境界的生动实践。
预备党员杜苒在中共上海区委党校旧址志愿服务
预备党员杜苒说,中共上海区委党校旧址肩负“一校二体”使命,既是葆有“为党育才、为党献策”初心的党校,更是上海工人第二次武装起义的临时指挥机关和联络处。在极其危险的形势下,党校和学员们历经血与火的严峻考验,铸就起革命党人的“信仰堡垒”。我们以学习立党、兴党、强党,更在每一个重大转折坚定不移、矢志奋斗、攻坚克难。
追寻百年红色岁月,传承雷锋服务精神。交银金科第三党支部将持续发展壮大“行雷锋”红色志愿服务队伍,鼓励公司员工争当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的守护者、红色基因的传承人,秉承薪火之志、知党爱党忠于党、做雷锋式好员工。